导航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生铁 >

墙角埋生铁,新建墙体角铁

发布时间:2024-12-31 03:42:07 作者 :冶金资讯 围观 : 0次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墙角埋生铁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墙角埋生铁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都说清朝开了历史倒车进入了冷兵器时代,那么清朝的火器对比明朝落后了多少?

都说?谁告诉您的?

墙角埋生铁,新建墙体角铁

清代火器总体上比明代是进步的,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。

1、明无清有。

明代重炮轻枪,早在万历三大征时明军在火枪方面就不如丰臣秀吉的日军,也不如西域,这个缺憾明代虽然有所改善,引进了鲁密铳等,但总体上不如火炮受重视。清代不仅在正规军中普及了单兵使用的鸟枪,而且还在道光年间改进装备了中国独创的长身管二人用鸟枪——抬枪,极大改善了单兵火器的投射密度。此外,清代的开花炮、自来火枪(燧发枪)早在康熙时代就已经装备,虽然因为目光短浅和民族矛盾束之高阁不外传,却是明无清有的。

明代火炮虽然较犀利,但重视重炮,轻视轻炮,因此主要在防守战中体现威力,而在进攻战中就经常误事;清代自康熙时注重发展轻型火炮,在征噶尔丹和与俄罗斯作战时发挥了威力,康熙之后清军在野战中也能普遍发挥火炮威力。

2、明杂清制式。

明代《武备志》里罗列了五花八门的火器,看上去很热闹,但最大的局限是没有实现制式化,这不仅不利于装备普及管理和后勤保障,也很难让纸面上的威力充分发挥。清代则在各级都力推火器制式化,不论三千斤的铜炮还是单兵用的鸟枪,重量、口径、装药量甚至木床规格颜色都有定式,这对于武器装备发展而言,是巨大的进步。

3、明少清多。

明代直到中后期,火器在基本军队中的装备都是少量的,最注重实效的戚继光,《纪效新书》中并未专门提及火器如何配备,《练兵实纪》中则记车兵火枪手为9人中配备4人,步兵为12人中配备2人,而清代绿营战时编制,一营分八队,其中两队鸟枪,两队抬枪,营还另配火炮,比例已超过50%,简单说,明末的明军是冷热混用、以冷为主,而清中叶以前的清军已是冷热混用、以热为主了。

提问者那句“清代回到冷兵器时代”的说法,是无知的,不负责任的。清代在军事方面的落后是横向比较来看的,即潜在敌人进步神速,而清朝自己固步自封进步缓慢,最终造成了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局面,但纵向和明朝相比则非但不落后,而且有不小的进步——某些流行段子所说“鸦片战争时的清军火器还不如以前”,那也是不如清初,如太平军在湖南岳州挖出吴三桂的火炮,胜过清军现役火炮,鸦片战争后浙江乍浦驻防八旗增补战争中损失的鸟枪,结果新造的鸟枪不如战场上捡回的旧枪,但乍浦新枪是因为赶工,照当地绿营鸟枪规格制造的,不如照八旗规格制造的旧枪是民族压迫的后果,而不是装备技术问题,而“吴三桂火炮”是吴三桂反清后铸造的,可以不说它是“清炮”,但也绝对不是“明炮”

事实上,清代的火器不但不比明朝落后,反而要优于明军,尤其是雍正十年之后,火器的水平要领先明末至少100年。

后金时期,女真人在和明军的数次交锋中意识到了火器的威力和重要性,此后每逢战胜,一定要优先缴获明军火器,但是因为自己尚不能生产,所以不到关键时刻,金军是不会使用火器的。

1632年,明将孔有德于登州造反,之后叛投后金。被他一并带去的,还有皇太极朝思暮想的红夷大炮。有了模型和和工匠,那就开始造炮吧,就这样,后金于1634年铸造了第一批红夷大炮。虽然不多,却是多少辛酸泪夹杂在其中。 1638年,皇太极下令在沈阳建铸炮厂,自此,大清开始批量生产火炮。对于工匠,皇太极给出“三薪五险”的标准,来瓦大明朝的墙角。一边是严苛的户制,一边是小康生活,从小又没受过爱国教育,你说你去哪边。

1640年松锦大战,清军和明军在杏山一代展开了炮战,一时间清军凭借火炮数量上的优势竟然压制了明军的火炮阵地。我相信此时的皇太极一定感动的要哭了,多少年了,一直被大明的火炮压着打,今天终于翻身了。到1642年松山城陷落,清军尽获明军火炮,成为了火力优势高于大明的帝国。

在整个一统天下的过程中,清军和红夷大炮的关系就和新婚小两口一样,恩爱的不行。听说敌人有高城,开炮;敌人有大象,开炮;敌人有大炮,那继续开炮。打着打着,大清不但拥有了天下,还明白了一个道理—要想火炮打的好,洋人工匠少不了。

在整个康熙朝的前二十五年,清军的火炮展开了打怪升级模式,而魔法导师,就是那个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。平三藩,吴三桂大炮很厉害怎么办?南怀仁表示,不慌,我给你造个更大的。收台湾,郑勀爽炮多咋办,南怀仁说,不急,我造的能在船上装的更多。打噶尔丹,准格尔有西亚火炮耶,南怀仁表示,没事儿,让他看看我欧洲的手艺。就这么一来二去,康熙年间的红衣大炮三大炮型体系就完善了。火炮按重中轻分为“神威无敌大将军炮”、“神功将军炮”、“神威将军炮”。其中“神威无敌大将军炮”(重型大炮),主要用于攻城,质量在2吨至3吨不等,其中最大的是武成永固大将军炮,重3吨,炮长310 公分、口径12.5 公分、用药5 斤、生铁炮子20 斤;“神功将军炮”(中型火炮),重约1吨左右;“神威将军炮”(轻型火炮),用于野战,重390斤,长6.6尺,口径3.3寸、铅弹重18两。另外还保留了明代流传下来的佛朗机炮(子母炮)、虎蹲炮。同是制定了规格统一的臼炮,即冲天炮。同时火绳枪采用比利时的“番肠鸟枪”,要比明代的日式鸟铳质量更为优化。

雍正王朝开始后,整个亚洲地区,能直接威胁大清安危的也就只有准格尔了。为了除去安全隐患,雍正皇帝于雍正九年出兵征讨准格尔。但是和通泊之战的惨败给了雍正皇帝一记清脆的耳光。本以为非常正确的雍正四年军事改革,在现实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。

既然错了,那寡人就改。不是军火和战术不行吗,我学!

雍正十年,清军进行了鸦片战争前最后一次军事改革,在这次火器革新中,清军统一配备了来自土耳其的重型火绳枪,其威力已经远超明代的鸟铳。火炮方面,清军第一次接触到了俄罗斯的隼炮——欧洲常用的2磅至6磅野战加农炮。

有了新的家伙事和新面貌,可以雪耻了,但是老爸已经挺不住了,我的志向,就由你来继承吧。

乾隆二十二年,大清平定准格尔汗国,从此在中亚地区和东亚地区,大清再无敌手,至少乾隆是这样认为的。

既然已经无敌,又何必进步呢?

在这个背景下,清军对曾经特别重视的火器技术上出现了懈怠的表现。首先是兵丁鸟枪这种练习火枪和重型火绳枪的混用,再就是乾隆中后期各地起义频发,因此中央下放火炮铸造权力,使得火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,劣质残次产品数量激增。到了鸦片战争前夕,虽然清军的火器装备率已经高达70%,但是平均质量却和英军相差甚远,重型火绳枪的威力不能再排枪齐射中很好的发挥作用。而当火枪齐射过后,双方展开白刃战,清军却因为疏于训练而不敢和英军交手,只能四散溃逃,被英军所嘲笑。


鸦片战争后,清王朝终于意识到了自身火器的再次落后,于是在1841-1843年期间曾经掀起了一个短暂的“火器光复”运动,在炮弹方面,将开花弹改为整块浇注弹壳,然后一次点火完成发射和爆破。另外沿海炮台大炮增铸8000斤主力大炮,其射程足以覆盖西方的舰炮射程。只不过此时大清内忧外患,这场运动也就没热闹几年便降温了。

再之后,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,清军彻底吃了现代军械的亏,于是,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就开始了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墙角埋生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墙角埋生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