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生铁 >

生铁制备钢,生铁的制备

发布时间:2025-04-07 19:21:07 作者 :冶金资讯 围观 : 0次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生铁制备钢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生铁制备钢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生铁如何变成钢?

其工艺程序是先将生铁捶成碎片,和木炭一起放入经预热的炉膛内。风从上方鼓入,由于缶形的地下炉膛容积小,热量集中,不易散失,有利于提高温度。

生铁制备钢,生铁的制备

当生铁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时,通过搅拌,增加铁和氧气的接触面,可使铁中的碳氧化,温度随之升高。硅、锰等氧化后与氧化铁生成硅酸盐夹杂。随着含碳量降低,铁的熔点增高,因而逐渐固化。

如果半固态下继续搅拌,借助空气中的氧把所含的碳再氧化掉,就可以成为低碳熟铁。

也可以在它不完全脱碳时,控制所需要的含碳量,终止炒炼过程,就可以成为中碳钢或高碳钢。

把生铁里多余的碳转化成一氧化碳去除掉(大概在1400度的条件下)。再根据你的具体需要添加合金成分。比如钨钢,你就在里面添加一定量的钨等成分。不锈钢你就添加铬、镍等成分。

生铁是怎样变成钢铁的?

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呢,我们首先就应该清楚什么是钢,什么是生铁。

那么什么是生铁呢,我们可以从它的所含化学元素成分来进一步定义.

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.11%的铁碳合金,工业生铁含碳量一般 在2.11%--4.3%,并含C、Si、Mn、S、P 等元素是用铁矿石经高炉冶炼的产品。根据生铁里碳存在形态的不同,又可分为炼钢生铁、铸造生铁。

生铁性能:生铁坚硬、耐磨、铸造性好,但生铁脆,不能锻压。

生铁中除铁外,还含有碳、硅、锰、磷和硫等元素。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

而钢铁呢,就是指钢和铁的一种铁碳合金。习惯上常说的钢铁其实是对钢和铁的总称。钢和铁是有区别的,所谓钢铁,主要由两个元素构成,即铁和碳,一般碳和元素铁形成化合物,叫铁碳合金。含碳量多少对钢铁的性质影响极大,含碳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起质的变化。由铁原子构成的物质叫纯铁,纯铁杂质很少。含碳量多少是区别钢铁的主要标准。

钢铁中均含有少量合金元素和杂质的铁碳合金,按含碳量不同大致可分为:

生铁――含C为2.0~4.5%

钢 ――含C为0.05~2.0%

熟铁――含C小于0.05%

而钢呢,是由生铁再炼而成的。

炼钢的主要任务,就是拫据所需钢种的要求,把生铁中的碳含M去除到规定范围,并使其它元索的含量减少或增加到规定范围。炼钢过程是在l,7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,把炉料熔化成液体来进行的。不管在什么炼钢炉中冶炼,基本原理都一样。炼钢过程是一个氧化过程,是利用不冋来源的氧,如空气中的氧、纯氧、铁矿石(三氧化二铁)中的氧,来氧化铁水中的碳、硅、锰等元素,使之成为浮在钢水上面的炉渣。同时为提高钢的质量,还必须尽量减少生铁中所含有害杂质,如硫、磷等,所以在炼钢中还应加入溶剂,如生石灰(CaO),使硫、磷成为硫化钙和磷酸钙等炉渣而被排出。

在使碳等元素氧化到规定范围后,钢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氧,氧是钢中的有害杂质,能使钢塑性变坏,轧制时易产生裂纹。因此,在炼钢的最后阶段还须加入脱氧剂(如锰铁、硅铁和铝等),以除掉钢液中多余的氧,并调整好钢液的成分和温度,在达到要求后就可出钢,把钢水浇铸成锭。

这就是由生铁变为钢铁的一个大致过程

生铁,就是含碳量比较高的铁,让它变成钢,目前基本都是用吹氧的办法。

吹氧,也就是把氧气管直接插到铁水里(大厂都是直接把高炉的铁水直接倒入炼钢炉里)然后通入氧气,氧气就会与铁水里的碳化合成二氧化碳,当然也会有一些铁与氧化合成氧化碳,由于这个时候碳处于燃烧状态,所以也不用给炼钢炉加热,而碳元素也会越来越少。

到了觉得铁水里的碳燃烧差不多了,就会有人从炼钢炉里掏出一点钢水化验,合格就会浇錠成为钢锭,这个时候的钢成为粗钢,早期的沸腾钢或者A3钢都是出自于这个时候的钢。

粗钢进一步调质,就会成为各种钢。

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的国家。早在春秋时代,就出现了用生铁做成的器具。生铁含碳量高,质地脆,容易断裂。在长期的冶炼实践中,人们发现,由生铁可以冶炼出质地坚硬的钢,于是出现了各种生铁炼钢的方法,主要有生铁脱碳法、炒钢法和灌钢法。这几种办法,其实是减少生铁中的碳元素含量的冶炼方法。

生铁脱碳法产生于战国时代。铁制品在加工过程中,要先加热,锻打,冷却后再进行加热和锤炼。这样反复加工多次,每一次都会使铁制品中碳的含量减少一点,铁制品也逐渐变得更加坚硬、纯粹,最后百炼成钢,因此生铁脱碳法也叫“百炼法”。缘于百炼法的这一特点,后世便有了“千锤百炼始成钢”之说。

“百炼”这个词,是东汉的王充在《论衡》中最早提出来的。他说,干将这把剑,在炉火里锤炼了很久,刀刃锋利,是上百次的锤炼才让它这样的。“干将”是古代的名剑,人们认为它之所以锋利无比,正是“百炼”的功劳。山东苍山县的汉墓中,曾出土过把东汉年间的钢刀,全长11.5厘米,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百炼钢制品。魏晋时期,百炼钢工艺发展达到鼎盛,由于百炼钢的强度非常适合打造兵器,这一时期名刀名剑层出不穷。三国时期的孙权直接以“百炼”命名自己的宝刀。后世的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有很多关于刘备双股剑、曹操的倚天剑、关羽青龙偃月刀的细节,正是对这个神兵频出时代的生动描绘。

和生铁脱碳法一样,炒钢法也是通过减少生铁中的碳元素 量来炼钢的在冶炼时,工人不停地搅拌原料,就像厨师炒菜一样所以称为“妙钢法”。灌钢也是古代的主要钢铁品种之一,它含碳量较高,主要用来制作刀、剑、镰等兵器或生产工具的锋刃部。这里的”是灌炼的意思,也就是以生铁和熟铁为原料,把它们加热到生铁的熔点以上,熔合炼出钢。

我国古代关于灌钢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汉晚期。南北朝时,灌钢技术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推广。无论是生铁脱碳法、炒钢法还是灌钢法,都是把生铁冶炼成钢的精良技术。

简单说就是高温锻打,把生铁里多余的碳转化成一氧化碳去除掉(大概在1400度的条件下)。再根据你的具体需要添加合金成分。比如钨钢,你就在里面添加一定量的钨等成分。不锈钢你就添加铬、镍等成分

铁与钢的最主要区别就是碳含量,2.11%为区别标准,一般来说碳含量大于2.11%为生铁,小于2.11%则变为钢水,从铁到钢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一个脱碳的过程。

钢的生产过程目前主要分为两类,一种是高炉-转炉流程,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长流程,另一种是电炉流程,即短流程。国内炼钢以长流程为主,大概接近总产量的90%,国外则一般来说短流程比例超过一半,这与废钢量的多少有关系。

转炉炼钢以铁水、废钢、铁合金为主要原料,不借助外部能源,靠铁水本身的物理热与铁液成分间发生的化学热,完成炼钢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负能炼钢。

转炉炼钢一般分为以下环节:

首先是备料环节,将高炉铁水运到炼钢处,铁水比例一般占70%到100%,通过混铁炉、混铁车(鱼雷罐)、铁水罐直接混装。一般情况下铁水兑入炼钢炉之前,会进行铁水预处理,进行脱硫或脱硅、脱磷。转炉炼钢一般是先加入废钢、然后兑入铁水,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化和提温,当温度合适后,进入氧化期。

其次是转炉炼钢过程,主要是把氧气吹入熔融的生铁里,所含硅、锰氧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热量(1%硅可升温200度),达到足够高的温度,铁水中的碳、磷、硫等元素逐渐变成炉渣,常用的吹氧方法是氧气顶吹转炉和顶底复吹转炉。

三是炉外精炼过程,也就是把炼钢炉初炼好的钢水倒入钢包或专用容器内,再进行进一步的精炼,主要是对钢水进行搅拌,使其成分和温度均匀化,促进冶金反应,提升钢种质量,炉外精炼有AOD氩氧脱碳法、钢包密封吹氩、RH真空循环法、VOD真空吹氧脱碳等。

四是浇筑,也就是把炼钢炉或精炼炉的纯净铁水,经过钢水包注入钢锭模或连续铸钢机,变成钢锭或连铸坯。浇筑分模铸和浇筑两种方式。钢厂常用的是连铸法,纯净钢水包通过回转台转动到浇筑位置之后,钢水注入中间包,中间包通过水口将钢水分配到各个结晶器,拉矫机与结晶器振动装置共同作用,结晶器内的铸件拉出,经冷却、电磁搅拌后,切割成一定尺寸的连铸坯。

五是将连铸坯轧制成各种产品,如螺纹钢、线材、板材等。

电炉炼钢也可以使用铁水,但更多的是使用废钢,主要利用电弧热,在电弧作业区,温度可以达到4000度以上,其冶炼过程分为熔化期、氧化期、还原期等,直接变为钢水,多用来生产碳素结构钢、工具钢、合金钢等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铁制备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生铁制备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