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11-30 08:36:07 作者 :冶金资讯 围观 : 0次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安宁县禄裱锰铁矿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安宁县禄裱锰铁矿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,清朝对于国防问题更加重视,按道理两次鸦片战争的敌人都来自海上,那么加强海防是无可厚非的。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,阿古柏在沙俄和英国的支持下于同治四年(1865年)入侵新疆,沙俄也借新疆混乱之际于同治十年(1871年)借口“安定边境秩序”出兵占领了伊犁。那么此时清廷的敌人就不止海上来的西方列强了,还有陆上来的沙俄,究竟是着重解决东南沿海的防御问题还是着重解决新疆问题,清廷拿不定主意,于是便让众大臣参与讨论,提出意见。此举引发了朝野上下持续半年之久的“海防与塞防之争”。
李鸿章坚持“海防论”,主张放弃新疆
李鸿章作为清末名臣,这个时候也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他认为“新疆不复,于肢体之元气无伤;海疆不防,则心腹之患愈棘”,可见他觉得新疆对于大清国来说不重要,丢了也无伤大雅,反而不着重防范海疆的话,心腹之患会越来越严重。而且李鸿章所要防范的重点对象不是别国,正是日本,他觉得“日本狡焉思逞,更甚于西方,今日所以谋划水师不遗余力者,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”。可见李鸿章不愧于“晚清三杰”之一的称号,能够早二十年看出日本的威胁。
李鸿章主张海防也并非不无道理,前两次鸦片战争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朝都失败了,可见清政府已经没有能力全面维护国家的每一寸领土。东南沿海作为国家的税收要地,是绝对不能丢的,一旦东南沿海各省遭遇战火,那么清政府的税收就要大打折扣,收入低就没钱加强海疆防御,不加强海疆防御就无法保护东南沿海,陷入恶性循环。其次两次侵犯之敌都是来自海上,说明清朝的水军不行,这不代表清朝传统意义上的陆军不行,那么肯定要先解决明面上的问题,加强水军建设,加强海防。但“力难兼顾”,那么只能放弃塞防,将“停撤之饷,即匀作海防之饷”。
王文韶坚持"塞防论",主张收复新疆
既然是让大臣讨论,那么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。湖南巡抚王文韶对此就有不同的看法。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集结全国力量西征阿古柏,收复新疆,至于东南沿海的防务并不紧急。况且若能收复新疆,从沙俄手中要回伊犁,那么清朝就能证明自己还是有一定实力的,在国际上不仅能扬眉吐气一回,也能让西方列强刮目相看。毕竟前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的对手是世界排名前两名的英法,输给他们不代表清朝就弱。事实也证明清朝收复新疆是正确的选择,争取到了二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,这期间清朝也被西方视为世界列强之一。
左宗棠取长补短,要求海防与塞防并重
李鸿章和王文韶的看法都太过极端了,不管海防还是塞防,都没必要集结全国力量去做。就时局看,东南沿海的危机是潜在的,西北边陲的危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。左宗棠则结合了“海防论”与“塞防论”,提出了“海防可缓建,新疆必须收”的看法。“海防”和“塞防”都重要,只不过可以等解决了新疆问题后再建设“海防”。清政府听取了左宗棠的建议,任命他为钦差大臣,督办新疆军务。
左宗棠也不负众望,成功消灭了阿古柏,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大部分领土,后来清廷通过外交手段与沙俄签订了《伊犁条约》,收回伊犁,至此新疆重回祖国的怀抱。
收复新疆之战从1876年4月打到了1878年1月,清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,1881年清朝收回伊犁,并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。塞防问题解决了,海防问题也不能落下,清政府大手一挥就从英国买了2300吨的“致远号”、“靖远号”两艘巡洋舰,又从德国买了2900吨的“经远号”、“来远号”两艘巡洋舰,于1888年正式成立北洋水师,根据当年的《美国海军年鉴》看,北洋舰队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,辅助军舰50艘,运输船30艘,官兵4000余人,纸面实力排在了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九。左宗棠的“海防”与“塞防”并重的建议被证明是正确的。只可惜清政府实在腐朽不堪,好不容易有了中兴的迹象,就开始不思进取,原地踏步,直至甲午海战被日本击败,让百姓看清了腐朽的清政府彻底无可救药了。
1874年的“海防与塞防之争”,其实是一场李鸿章主动挑起来的“意图削弱左宗棠权力”的夺权斗争。
(1)慈禧为何反对李鸿章支持左宗棠
1874年,“明治维新”后实力扩大的日本染指我国台湾。10月31日,奕䜣和大久保利通签订《北京专条》。该协议最重要的一点是默认了日本对琉球的“宗主权”和侵占问题。5年后,中国长期属国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,废藩建县为冲绳。
为此,左宗棠、李鸿章等人都非常不满。面对反对浪潮,慈禧一方面打击了恭亲王奕䜣的势力,一方面也觉得需要“自强”。此时的慈禧凭借“皇帝的母亲”身份掌握大权,但对于“皇帝的妻子”慈安(慈禧只是妾)、威望与实权皆在手的奕䜣,慈禧的权力地位并不稳固,因此,就需要她显示出超越奕䜣、慈安才能,甚至绝大部分大臣的勇气。
明白了这一心理,我们才会明白慈禧、文祥等人为何要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,反对李鸿章等大部分朝廷官员的原因所在。
(2)李鸿章以日本侵台为借口,意图削弱左宗棠,从而无端挑起“海防陆防”之争
1874 年11 月7 日,也就是奕䜣签订《北京专条》6天后,“两宫太后”向与“海防”相关的省份督抚大臣们问计,如何加强“海防问题”,专门提了六个问题——练兵、简器、造船、筹饷、用人、持久六条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,清廷的意思并未涉及到“陆防问题”。
第一次问询,并没有涉及陕甘总督左宗棠,因为陕甘在内陆,与江河湖海不相关。12月10日,李鸿章上交《筹议海防折》主张放弃新疆。
那么,李鸿章就利用日本侵略台湾一事,希望对左宗棠的“权力”进行抑制,“放弃新疆”只是借口、放弃新疆就不需要军费,没有军费就不需要带兵了!
(3)1869到1871年,李鸿章曾对李鸿章发起过一连串的“夺权”阴谋。“放弃新疆”以削弱左宗棠已是既定计划
1870年2月,左宗棠军金积堡大败前,李鸿章就借1869年“楚军二帅”刘典回乡省亲之际,运作淮军悍将刘铭传为陕西巡抚。但无奈,湘军且与左宗棠当时关系更近的蒋志章为巡抚。李鸿章按气按憋。
陕西巡抚地位极为重要,一是专门为陕甘总督运兵的筹集粮草问题负责;二是巡抚与总督名义上地位似有高低,但实际上双方互不隶属,刘铭传如果做了陕西巡抚将对陕甘总督一个很大的制衡。左宗棠的权力被削去了一半儿。
金积堡大败后,李鸿章更是积极鼓动刘铭传进兵,清廷也怕左宗棠年纪太大打不赢,也想拿李鸿章替换左宗棠,李鸿章不干保举刘铭传。而这时,刘松山的侄儿刘锦棠在左宗棠地指挥下取得了胜利。左宗棠这时才没有被替换危险。
那么,李鸿章为何总要削权左宗棠呢?主要是二人在对待外敌上意见不统一。特别是因为筹建“福州船政局”、建立马尾造船厂等问题上,二人矛盾挺大。左宗棠一心想自主发展“造船技术”,在购买西方武器的同时积极研发自己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,伤害到了李鸿章的英国朋友的利益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宁县禄裱锰铁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安宁县禄裱锰铁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